直肠息肉--易被忽略的癌前病变
手机不稳定,建议电话咨询:0735-2263939

  直肠息肉--易被忽略的癌前病变   息肉,是人体组织上较多出来的肿物。专家说:现代医学认为息肉主要是指生长在黏膜表面的突起肿瘤,而不应把肌肉里、脂肪里的肌瘤、脂肪瘤等引起黏膜表面肿起的也叫息肉,这样容易把许多肿瘤当作息肉而混淆不清。

  直肠息肉是指在大肠内侧上皮部位的不正常突起,分为赘瘤性和非赘瘤性两大类。其中尤应引起大家重视的是赘瘤性息肉,它又包括腺瘤、腺癌两种。

  腺瘤的大小与发生恶变的概率呈正比关系,小于1cm的约有0.5%机会恶化,1~2cm的约有5%的机会恶化,大于2cm以上者则提高到10%以上。肠道息肉主要有:腺瘤、乳头状息肉、黑斑息肉病、儿童性息肉,增生性息肉、炎性息肉6种。其中较常见的是腺瘤,大部分生长在直肠部位。

  直肠息肉有以下临床表现: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,便后有一紫色圆珠状物脱出肛门并有蒂。

  息肉初起,在黏膜上有一个小凸起,渐渐长大,有的基底宽阔,有的带有长蒂,大小不一,呈圆形或椭圆形,质软而有弹性,色多鲜红,易于出血。如生长在直肠下部蒂长的息肉,便后可有一个球状红色肿物脱出肛外,便后可自行缩回,有的可嵌顿在肛门部。直肠肉可发生便血,血色紫红带有黏液或色质鲜红,不与大便相混合,血量一般不多,特殊情况时可发生大量出血。

  直肠息肉大部分发生在儿童身上,并以2~8岁为多见。儿童息肉的特点是息肉体不大,直径不超过2cm,表面呈颗粒状,无沟纹,有细长的蒂,便后可脱出肛门外,瘤体呈鲜红色,有感染和反复出血时可变成暗红色。儿童直肠息肉可发生大便时出血,血量一般不多,所以儿童发现便血时首先要考虑有无直肠息肉的可能。必要时可行直肠镜检查。

  儿童息肉与癌无关,大多为腺瘤性,可单发亦可多发,容易治疗。因直肠息肉无疼痛感,常被忽视,反复出血可导致患儿贫血、营养不良,影响发育。而且大多数的大肠癌很可能是由赘瘤性息肉腺瘤衍生而来,因此早期诊断出大肠息肉对于防治大肠癌将有积极的意义。

  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都不会有症状,而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溃疡、出血,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有血便或是排便习惯改变时,就应该提高警觉,尽快就医检查,以免造成遗憾。提醒平时有少量大便中带血的或家里有息肉家族史的朋友,以及

  长期便秘的人,应当提早去医院作肠镜检查。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,是确定息肉性质,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方法。

  一般来说,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,无论男女应该每年到医院肛肠科去做"粪便潜血"检查,并3~5年安排l次直肠镜检查,以便对自己的肠道健康做到心中有数。推荐阅读:

  郴州肛肠医院专家温馨提示:直肠息肉的日常护理主要是在脱出后及时纳回,以防嵌顿后引起感染、坏死、出血和疼痛。不能盲目自行牵拉或由家长用手摘除,这是十分危险的,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出血或感染,甚至危及生命。同时,盲目牵拉摘除也不可能把息肉彻底取掉,以后还会有复发、或者癌变的可能,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。

门诊时间:08:00-20:00(节假日不休息)
电话:0735-2263939
医院地址:五岭广场邮政局右转100米